泸州银行2025年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11.65% 资产质量再创近五年最优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港股上市城商行泸州银行(01983.HK)坚持稳中有进、进中提质,2025年上半年多项核心指标显著向好,卓越的战略定力和强劲的发展韧性进一步凸显。
据泸州银行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该行资产与负债两端协同发力,特色化、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巩固。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4.23亿元、净利润9.0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1.65%。截至6月末,资产总额增至1922.54亿元,较年初增长12.43%,离2000亿级城商行仅一步之遥,实现质量、效益、规模的动态均衡和全面提升。
在资产质量方面,泸州银行表现同样出色。截至2025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降至1.18%,较年初再压降1BP,资产质量创近五年最优水平;拨备覆盖率达到411.53%,稳居上市银行第一梯队,以强劲的风险抵补能力为未来可持续增长筑牢起安全边界。
规模稳健 核心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泸州银行自2018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以来,全力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竞争优势,资产规模稳定增长,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净利润增速已连续两年保持在20%以上。
2025年以来,泸州银行聚焦经营主线,注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发展韧性与内生成色显著增强。截至6月末,全行资产规模增至1922.54亿元,较年初增长212.54亿元,增幅达12.43%。其中,客户存款1550.82亿元,较年初增长14.61%;客户贷款1175.94亿元,较年初增长13.15%。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泸州银行经营业绩呈现分化,净利润高增的同时,营业收入却在收窄。财报显示,2025年1—6月,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4.23亿元,实现净利润9.02亿元。其中,营业收入同比减少4.13亿元,降幅为14.57%;净利润同比增加0.94亿元,增幅达11.65%,实现两位数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结合此前财报数据来看,这“一降一升”并非简单的业绩波动,而是泸州银行战略“换挡”的主动抉择。
首先是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阶段性调整。2025年上半年,受货币政策调整及贸易局势等多重因素影响,泸州银行的存量债券估值出现阶段性调整。
展开全文
其次是主动让利。据披露,2025年上半年,泸州银行作为市属国企,积极践行“金融让利实体”政策,通过扩大信贷与减费让利多措并举,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贷款收益率较年初下降27BP,为小微企业减免各项费用2380万元,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另外还有高基数效应带来增长动能转换。据泸州银行此前披露,该行一处大额抵债资产于2024年完成过户。这笔一次性收入推动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幅增长,显著垫高了2025年同期的营收基数。若剔除非经常性损益等因素,2025年上半年,该行营业收入与利息净收入实则保持同向变动。报告期内,利息净收入作为泸州银行核心利润来源,实现稳步提升,金额达18.97亿元,同比增长7.93%,占营业收入比重达78.30%,较上年同期提升逾16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表示,泸州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出现收窄,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正常表现,同时也反映出该行坚定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的长期价值。在中国银行业协会2024年“陀螺”评价体系城商行榜单中,该行综合排名第15位,其中员工知会能力排名第1位。7月2日,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2025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在这份最新权威榜单中,泸州银行位列全球第647位,排名较上年大幅提升27位,充分体现出其稳健的经营能力和持续向上的发展势头。
净息差2.44% 领先同业平均水平
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42%,较年初下降10个基点,连续三年处于2%以下的历史低位区间。部分上市银行2025年中期利息净收入同比亦出现下滑,进一步反映出行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经营韧性成为成长突围的关键课题。有分析认为,泸州银行主动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强化资产与负债的联动管理与协同调控,全面提升精细化定价与成本管控能力。
在资产端,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在网点数量不占优的情况下,以产品优化和服务提升为抓手,持续开发适用性好、契合度高的创新信贷产品,科学挖掘并精准配置信贷资源,持续加大优质贷款投放。截至2025年6月末,推出了30余款特色化金融产品,公司贷款规模占比达到88.83%,较年初增加2.03个百分点,不仅实现规模稳健增长与结构持续优化的良性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利息净收入增幅低于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增幅所带来的压力。
在负债端,该行将“稳定降低负债成本”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通过增强客户黏性、拓展低成本存款来源、优化负债结构等方式,有效推动付息成本下行。截至2025年6月末,负债总额1792.61亿元,较年初增长13.06%,增量超过207亿元,报告期内计息负债成本率较2024年下降34个基点。
在管理端,泸州银行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业务流程创新持续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作为四川省首家与不动产登记中心系统直连的银行,率先实现了抵押类贷款线上全流程一站式办理。在支付结算领域,与腾讯合作推出的视频银行“小泸云厅”,可支持20余类业务远程办理,服务客户累计近50万人次。
在“特色经营+数智赋能”双引擎驱动下,泸州银行的净息差、净利差保持着同业较优水平。2025年上半年,该行净息差虽较年初下降5个基点至2.44%,但仍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02个基点,息差管理综合竞争优势持续凸显;净利差稳定在2.71%,与年初持平,继续保持同业领先,为盈利能力的稳健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准投放 资产质量创近5年最优
在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2025年以来,泸州银行充分把握区域经济发展机遇,持续深耕泸州、成都及周边市场,将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小微企业、涉农领域及民生经济等实体经济领域。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客户贷款半年增量超过130亿元,已超越2024年全年贷款增量总额。其中,公司贷款客户数量较年初增长4038户,公司贷款规模达到1037.84亿元,较年初增长15.78%;小微贷款余额达到691.55亿元,较年初增长18.35%。
在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泸州银行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化解潜在风险,实现了资产质量的持续优化与风险管理能力的系统性提升。
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18%,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城商行平均值0.58个百分点,资产质量继2024年后再创近5年来最优水平,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展现出优异的风险控制能力。
同时,据披露,2025年上半年,该行成功处置不良资产7.56亿元,相应释放部分减值准备。截至6月末,拨备覆盖率达411.53%,高出全国城商行平均水平226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甚至超越部分头部城商行,处于上市银行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泸州银行还持续战略前瞻,将资本节约理念深度融入各业务层级,有效增强内生资本积累能力。同时,通过科学规划永续债与二级资本债的发行节奏与规模,适时补充外源性资本,为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在2025年向全行股东派发2024年度现金股利3.26亿元的情况下,其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一级资本净额、资本净额仍较年初分别增长4.66亿元、5.68亿元与6.97亿元,6月末各级资本充足率持续全面符合监管要求。据悉,2025年,泸州银行还将适时发行18亿元二级资本债,以补充二级资本,确保资本充足率持续满足监管要求和业务发展需求,为全行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评论